电子百科
以前,你也许会发现在看电视的时候,如果面对电视屏幕的位置比较偏的话,就会感觉到画面质量失色,对比度和颜色的表现都会很差。有些时候,还会发现播放移动画面时屏幕上出现拖影现象。那么,液晶面板是怎么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呢?其实,液晶面板主要用到了以下技术:
1、广视角技术
可视角度小,在较大的角度观看时画面就会失色,对比度和颜色表现都很差,这样的液晶电视不适合家庭使用。广视角技术不仅关系到液晶显示器的可视角度,还直接影响到了液晶面板的响应时间、亮度等其他性能参数,所以各大厂商都在不断改进广视角技术。
目前液晶电视主流的广视角技术有:日立的IPS技术,利用空间厚度、摩擦强度、横向电场驱动的改变使液晶分子作大幅度的平面旋转角;三星的PVA技 术、富士通的MVA技术、夏普的CPA技术原理基本类似,利用液晶分子的双向倾斜以大幅度缩短响应时间,改变液晶分子配向让视角更为宽广;松下的OCB技术,则是光补偿双折射的方法,减少了加电状态下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NEC的ExtraView技术,增加了浏览角度;现代的FFS技术,使用了透明的 ITO电极让透光率提高。这些技术虽然是以改善视角为主,但响应时间的缩短、色泽的表现、对比度的提高也都包含在这些技术之中。通过这些技术的不断的完善和应用,现在市场上主流的液晶面板的可视角度都达到了170度,已经不会对从不同角度观看造成影响,还有一些超广角的产品达到178度。
2、快速响应技术
早期的液晶面板缺点之一就是响应时间过长,这会造成在播放移动画面时屏幕上出现拖影现象,这在以前是严重困绕液晶电视发展的问题,在选购液晶面板的时候,响应时间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不过,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响应时间变得越来越短,目前主流的液晶面板都已经达到了8ms。现在主要的快速响应技术有过驱动技术和黑屏插入技术,还有一点特别的是目前的广视角技术在增大视角的同时也降低了响应时间。过驱动技术通过提高驱动电压来降低响应时间。液晶分子每一种稳定的状态都对应着一定的电压。当电极上电压改变时,液晶分子不是即时转动到目标状态,而是在一定的响应时间之后才能达到这个状态,电压越高,分子转动的速度越快。早期的液晶显示器中,在液晶分子上施加的驱动电压就是目标状态的对应电压。过驱动技术就是施加的驱动电压在起始的时候稍高于目标状态的对应电压,使得液晶分子转动的速度更快,在到达目标状态时,电压再回落至目标状态的对应电压,这样就有效缩短了反应时间。
黑屏插入技术是在每个图像帧之间插入黑色帧,当显示器完成一桢的画面显示后,再插入一桢纯黑色画面,或者关掉背光灯,这样就相当于“切”掉了画面的拖影,从而改善了视觉效果。也有消费者对这种技术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样会带来屏幕闪烁的问题,其实大家大可放心,人脑可以滤除这种闪烁并自动产生中间图像,因为目前液晶设备的刷新率大多是60Hz,在引入黑屏插入技术后,会将刷新率提升一倍,也就是120Hz。对CRT显示器来说,85Hz的刷新率几乎达到 肉眼感知的极限,120Hz的刷新率当然不会对使用有任何影响。
就目前而言占据主流产品的面板类型有三大类分别是:VA、IPS和TN,它们都有各自所采用的液晶材料和面板结构,优缺点也不尽相同!
VA型:VA型液晶面板在目前的显示器产品中应用较为广泛,16.7M色彩和大可视角度是它最为明显的技术特点,目前VA型面板分为两种,一种为MVA 型,另一种为PVA型。其中MVA是富士通主导的一种面板类型,它的全称为(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是一种多象限垂直配向技术。它是利用突出物使液晶静止时并非传统的直立式,而是偏向某一个角度静止;当施加电压让液晶分子改变成水平以让背光通过则更为快速,这样便可以大幅度缩短显示时间,也因为突出物改变液晶分子配向,让视野角度更为宽广。在视角的增加上可达160度以上,反应时间缩短至20ms以内。
而PVA型则是三星推出的一种面板类型,它在富士通MVA面板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是一种图像垂直调整技术,该技术直接改变液晶单元结构,让显示效能大幅提升可以获得优于MVA的亮度输出和对比度。此外在这两种类型基础上又延出改进型S-PVA和P -MVA两种面板类型,在技术发展上更趋向上,可视角度可达170度,响应时间被控制在20毫秒以内(采用Overdrive加速达到8ms GTG),而对比度可轻易超过700:1的高水准,三星自产品牌的大部份产品都为PVA液晶面板。
IPS型:它也是目前主要的一种液晶面板类型,由日本日立于2001年推出,液晶分子平面切换的方式来改善视角,利用空间厚度、摩擦强度并有效利用横向电场驱动的改变让液晶分子做最大的平面旋转角度来增加视角;在商品的制造上不须额外加补偿膜,显示视觉上对比也很高。在视角的提升上可达到160度,响应时间缩短至40ms以内。所以IPS 型液晶面板具有可视角度大、颜色细腻等优点,看上去比较通透,不过响应时间较慢和对比度较难提高也是这类型面板一个比较明显的缺点。IPS即第一代IPS 技术,它已经实现了较好的可视角度。而S-IPS则为第二代IPS技术,它又引入了一些新的技术,以改善IPS模式在某些特定角度的灰阶逆转现象。其LG-飞利浦自主的面板制造商也是以IPS为技术特点推出的液晶面板。
TN型:这种类型的液晶面板应该算是应用于入门级和中端的面板产品,最为重要的有一点就是价格实惠、低廉,成为众多厂商选用的产品。在技术上,与前两种类型的液晶面板相比在技术性能上略为逊色,它不能表现出 16.7M艳丽色彩,并且可视角度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之所以TN型这种面板产品仍然是众多厂商采用的主力还是因为由于他的输出灰接级数较少,液晶分子偏转速度快,致使它的响应时间容易提高,据资料显示一些现在市场上一般在8ms响应时间以内的产品大多都采用的是TN液晶面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如SHARP采用的ASV技术型和NEC推出的ExtraView型的液晶面板,他们所生产的液晶显示器都是自己厂商独有液晶面板,只是其它品牌所采用的相对较少。此外中国台湾地区友达光电、奇美光电等大型的专业面板厂商都是以向其专业技术厂商购入其相对液晶面板技术加以生产,在提供给显示器产商。
1)液晶面板的等级
液晶面板按照品质可以分为A、B、C三个等级,其等级区分的依据便是坏点数量的多少。但国际上并没有相关的硬性规定,所以各个国家地区的等级标准也不尽相同。通常情况下,液晶面板的坏点数量在5个以内便是A级,坏点数量多于5个而少于10个便属于B级,坏点数量在10个以上则属于C级面板。原则上A级面板最适合于显示器的生产制造,但液晶面板生产出B级面板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所以这类B级面板也大多会被杂牌显示器厂商所消化。而C级面板则完全不适合显示器的生产制造,大多被切割成小面积的液晶面板应用于其他领域。但也有极少数液晶显示器生产厂商会采用C级面板,在两三年前就曾出现过低价劣质液晶显示器扰乱市场的风波。当然除了在坏点数量的多少以外,B级和C级面板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也无法与A级面板相比。与A级面板相比,B级和C级面板的亮度相对不均匀、色彩饱和度相对不足、图像色彩还原能力较差、外观甚至有可能存在损伤。除了利用专业的仪器来判定液晶面板的级别,消费者还可以利用肉眼进行直观的辨别。最好利用已知的A级面板进行对比,B级和C级面板立刻会现出原形。另外,面板厂商还将A级面板分为A++、A+、A这三个阶梯,最优品质的液晶面板适合于对显示质量要求更高的消费者。一般情况下,A级面板的暗点数量少于3个、亮点数量也少于3个,而亮点与坏点的总和则少于5个;A+级面板的暗点数量少于3个,并且整个屏幕没有亮点,坏点数量则少于3个;A++级面板既没有亮点也不存在暗点,坏点数量为0。少数液晶显示器厂商宣称自己的显示器产品没有亮点,其液晶显示器所采用的便是A+级面板。
2)液晶面板的坏点
液晶面板是由大量的像素点所组成的,它们都能够显示黑白两色和红、黄、蓝三原色。再由显示着不同颜色的像素点进行组合,我们便可以看到液晶面板所显示的图像。但液晶面板上的少数像素点则无法产生颜色变化,不管液晶屏幕所显示的是怎样的图像,这些像素点都永远显示着同一种颜色。这些存在故障的像素点是无法修复的,只能更换整个液晶面板才能够解决。而这些存在故障的像素点又通常分为两类,其中“暗点”是无论屏幕显示图像如何变化都无法显示的“黑点”,而更令人讨厌的则是那种只要开机便一直发光的“亮点”。
3)面板鉴别的方法
随着竞争加剧和技术工艺水平的提高,液晶屏的生产厂家提高了原料标准。加强了生产和检验等内部质量控制,大大减少了坏点出现的频率。检测坏点的方法也比较简单,只要将液晶屏的亮度及对比度调到最大(显示反白的画面)或调成最小(显示全黑的画面),就会发现屏幕上有多少个亮点和多少个暗点。只要坏点的数量没有超出一定标准,出现一个多个坏点也是正常的,但最好不要低于A级面板标准。另外,还可以利用专业的测试软件对液晶显示器的其他指标进行测试。比如说NOKIA MONITOR TEST这款软件,就是消费者可随身带在磁盘里的测试程序。该款软件共提供了15个选项,分别是Geometry(几何)、Brightness and contrast(亮度与对比度)、High Voltage(高电压)、Colors(色彩)、To control panel/display(控制面板显示属性)、Convergence(收敛)、Focus(聚焦)、Resolution(分辨率)、Moire(水波纹)、Readability(文本清晰度)、Jitter(抖动)、Sound(噪音)等项目。对于液晶显示器来说,除了不能测试响应时间以外,其他的主要性能参数一览无遗,消费者关注的坏点更是不在话下。如果显示器的色纯、对比度、明暗度有问题,B级和C级面板也就无所遁形了。
4)购买硬屏更有保障
从屏幕尺寸来看,只有LG生产的IPS硬屏是42寸的,其他面板供应商的面板普遍为较早生产线的40寸屏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在图像显示的稳定性方面,硬屏表现更好,S-IPS硬屏受到正常挤压或者触摸时,其屏幕显示不会受到影响,因其在显示屏前表面增加了具有导热性能的保护层,不仅提高了显示屏的透光性能,散热性能,同时还保证了画质显示的稳定性。画面可视角度,硬屏略有优势。尽管现在市场上主流的液晶面板的可视角度都达到了170度,但实验显示:LG开发的S-IPS硬屏上下/左右均可达到178度超宽视角,任意角度观看时,都能真实再现精彩画面,进一步解决了相对而言视角范围较小、侧面观看时画面略有失真的现象。
国内液晶面板行业正进入投资高峰,整个产业投资规模超过2000亿元,但是上游材料的配套率不高以及关键原材料甚至完全依赖进口,成为阻碍国内面板产业发展的“绊脚石”。
资深业内人士透露,在经过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对于面板行业上游配套不足已有充分认识,将统一组织国内主要开发园区及企业与海外上游关键原材料厂商进行商务洽谈,力争尽快实现本地化生产,降低国内面板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
2009年以来,国内在建、已建4条4.5代线、4条5代线、2条6代线、3条7.5代线以上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2条8面曲PDP面板和模组一体化生产线、一条4.5代OLED生产线,围绕玻璃基板、高世代液晶面板线、模组与整机一体化以及相关产业配套的总投资规划超过2000亿元,中国的平板显示产业链建设迎来了历史性突破,并带动相关配套企业发展。
不过,由于国内产业发展较为滞后,以及日韩、台湾企业对大陆的技术封锁,国内的上游配套能力仍然较弱。奥维咨询公司副总经理文建平指出,在政府的主导下,国内面板产业链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已经基本形成了环渤海区域、华东、武汉、四川、珠江三角洲五大产业集群,但是各产业集群的上游材料配套率还不高,很多关键原材料甚至完全依赖进口,各区域的总体布局还有待完善。
TFT-LCD面板和模组成本费用的70[[%]]以上是原材料。奥维咨询预计至2010年,全球TFT-LCD上游原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550亿美元。在TFT-LCD上游原材料中,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偏光片、液晶材料、驱动IC和背光模组是6大主要原材料。就成本而言,背光模组占到液晶面板的21[[%]],玻璃基板占6[[%]],彩色滤光片占16[[%]],偏光片占7[[%]],液晶材料占3[[%]],驱动IC占4[[%]]。
目前,上游原材料与核心部件的配套仍是国内面板产业的瓶颈。京东方总裁陈炎顺对此深有感慨,“当时一个传输玻璃的皮带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因为国内从来没有生产过类似的产品,但是经过企业自主研发和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很多产品实现了国产化。”
而康宁年中宣布投资8亿美元在北京建设LCD玻璃基板工厂,以配套京东方正在建设中的8.5代线,这被认为是对中国面板产业的鼎力支持。陈炎顺就表示,康宁的大笔投资吸引了其它主要原材料厂商的进入,北京8.5代线的一个核心竞争力就是上下游产业链的完善,北京8.5代线未来将形成从石英砂到彩电整机的全产业链。
但是,对于国内其它几大产业基地而言,显然并不会都受到康宁这些业界巨头的青睐。合肥市政府一位人士就表示,尽管地方政府制定了野心勃勃的面板产业发展规划,但是由于上下游产业链配套的不足,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更成为其8代线难以获批的重要因素。
彩虹股份在合肥的第一条玻璃基板生产线即将点火,而其一期规划建设6条玻璃基板生产线,二期将投资60亿元建设高世代的玻璃基板生产线。河北旭东光电投资集团9月26日宣布,在郑州经济开发区建设三条玻璃基板生产线,总投资约25亿元。
但在液晶材料方面,国内仍需要从国外进口,供应并不充分。业内人士介绍,液晶面板所使用的是混合液晶材料,德国Merck公司和日本Chisso公司在全球属于领先地位。
京东方一位高管认为,国内企业由于研发实力和技术积累有限,短时间内在核心原材料实现突破并不现实,为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现在强调的是引进掌握核心技术的外资公司,实现本地化生产。
在当前这种轻情势下,中国液晶电视企业必须抓住新的发展形势,加大科技创新,提高技术含量;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打造有效推广策略;对液晶面板行业的国家标准进行统一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抓住发展机会,不再受制于人,从而为国内液晶面板的发展争取到一些空间。